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师资补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西交校人[2013]58号)和《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实施办法》(西交校人[2015]4号)文件规定,按照公开招聘相关程序,确定以下初审通过人员予以匿名公示:
×××,女,汉族,出生于1990年9月,现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 专业博士研究生,预计2018年7月毕业;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基地班;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专业。
×××主要专注于(1)超薄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新型平面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的研究。已首次实现了厚度在2纳米以下的各向异性/各向同性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器件,以及超薄非层状-层状平面异质结光电器件,其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学、光学响应特性。精通光刻、刻蚀、热蒸发沉积等微纳器件加工工艺;SEM、TEM、Raman、AFM、XPS、PL、FTIR、光电流谱等材料表征手段。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全面负责材料的制备、器件加工,测试系统搭建,器件性能的测试分析等。(2)基于零维-二维复合体系(量子点-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电/生物传感器研究。利用量子点的强吸收、强发射、吸光波段宽且连续可调等特点,提出通过化学偶联的方式将其组装至超薄二维材料表面。由此制得的平面晶体管中,量子点作为吸光窗口,其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可有效传输至底层的超薄半导体中,从而极大的增加载流子密度,提高器件的响应灵敏度等。利用二维材料表面悬挂键与生物分子较好的亲和性,以及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复合体系可用于检测特定生物分子的浓度,甚至达到光热治疗肿瘤细胞的目的。精通各种荧光量子点以及超薄二维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其两者的有效复合。作为课题负责人,从idea的提出,到功能性传感器的研制以及光电器件的测试与分析各个阶段全面负责。(3)研制具有负折射率的多维光栅及其红外隐形应用。利用变折射率纳米星及导电涂料形成三级光栅,在全红外-太赫兹超宽波段产生等离激元完美吸收效应,对国防建设有重要意义。博士阶段申请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和中国科技大学专项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ACS Nano,Nanoscale,Nano Research,均为A+,影响因子达28.6)。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30日至2017年12月4日。
对拟聘人选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间用真实姓名向单位岗位聘任工作小组以电话、书面形式反映或面谈;恕不接受匿名电话和信件。反映情况须提供真凭实据,单位岗位聘任工作小组或相关单位将严格为反映情况者保密。
投诉、举报和申诉电话:
学院教师服务办:028-66367868
学院党委:028-6636825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年11月30日